英皇考级 介绍
“英皇考级”其实是个不准确的简称,容易误以为是英国皇室或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考级。其全名The Associated Board of the Royal Schools of Music,于1889年由皇家音乐学院( Royal Academy of Music) 校长 Alexander MacKenzie 爵士和皇家音乐学校( Royal College of Music) 主任George Grove 爵士共同创建。
其成员是英国的四家音乐院校: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皇家音乐学校(Royal College of Music)、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和苏格兰皇家音乐戏剧学院(Royal Scottish Academy of Music and Drama),总裁是威尔士王子——即后来的英皇爱德华七世。
因此,英皇考级其实是一个联合体,最初仅被命名为“联合委员会”,现在的正式中文译名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ABRSM)。
乐理考级满分为100分,66分合格,90分以上即为优秀。证书因有中文翻译就不再详细介绍。
英皇考级考什么?
英皇考级(ABRSM)的考试分为演奏(包含乐曲,音阶,视奏,听力)和乐理(笔试)两大块,它们的最高级别都是8级。而实际上,英皇考级还设有文凭类考试,它们是DipABRSM(初级文凭),LRSM(高级文凭),FRSM(院士文凭),文凭有三种,分别是教学,演奏和指挥。这是非常专业的考试,只有取得8级证书的人才能申考文凭类考试。
参加英皇考级试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这是经常被提及的问题,其潜台词是英皇考级考级难不难?
首先给出官方答案,参加英皇考级的考生不分国籍、年龄和音乐学习背景,每个人可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项目。
我通过了国内考级5级,应报考英皇几级?
这是另一个常被提及的问题,其潜台词是把国内考级体系和英皇考级体系进行同质转换。遗憾的是此问题无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的演奏考级普遍不设置视奏以及听力测试,而这两项是考生难以通过大量机械化训练依靠听觉模仿和肌肉记忆去突击的,所以英皇考试虽然允许跳级,但其实很克“速成”类考生。
英皇考级的演奏是如何打分的?官方的五个标准是:音准Pitch,时值Time,音色Tone,形态Shape,表演Performance。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五项标准的字面含义应以英文原文为准。
音色不是指钢琴声学品质的好坏,而是针对作品的和声色彩及情绪表达等多方面考量下做出的钢琴触键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声音反馈。
形态不是指学生的身体动作,而是指对作品的乐句,声部,结构等多方面的诠释,是音乐的“形状”。
表演指的不光是学生的舞台表现,更指对作品时期风格的诠释。
举个例子,某位考生在英皇考级高级别考试中,将巴赫和肖邦这两位相隔百年作曲家的音乐弹得没有区别,即对标ABRSM的评分标准中的音色Tone,形态Shape,表演Performance三项,那么即使音准和时值都对,也就是笔者前文所写的变相“打地鼠”准确率100%,也是不会得到考官认可的。
ABRSM证书的含金量?
可能是最被关心的证书含金量问题,也就是留学加分和奖学金的申请问题,如果将来有留学计划,英皇考级的证书具备在英联邦(及部分非英联邦的西方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国家,业余音乐考级证书中几乎全球最高的效力和信誉。英联邦国家的大学录取加分会高达120分,英属体系外的国家相对较少。具体加分或申请奖学金政策因国家(或地区)和学校不同而各有差异,拿英国本土举例,请参考下表。
需要注意的是,英皇考级达到六级以上才能提出申请。分数的好坏也是参考标准,一个高级别的低分(比如八级105分),给录取方的印象,未必好过一个相对低级别的高分(比如七级135分)。